刚刚刷新银行业讯息的时候配资股票配资平台一流,看到一组惊人的数据。
截至今年上半年,全国范围内,各大银行累计关闭网点超2800家,已远超去年一整年关停网点的总和。
保守预计,2025年全国银行网点关停的数量,可能会超过5000家。
这么多网点关门,除了给客户朋友们带来不便以外,更严峻的问题在于,银行业的经营出现了瓶颈,只能通过降本增效来维持。
网点的数量骤降,说明银行的管理岗位也得同步缩减,原来一个支行可以管十个网点,现在可能只剩五个。
而最直观的影响,网点行长减少五个,领导班子也不再需要那么多分管行长,银行管理层的金字塔,正在被不可逆的压缩。
在经营的寒冬里,各家银行的高管们彼此心照不宣,果断推出各个管理阶层的“后备人才库”。
一场场的笔试和面试,将众多的中年员工纳入所谓的“后备人才库”,并公示全行,后续所有的提拔和任用,原则上都得从库里遴选。
可惜,人才库不是保险箱,真相被一句谚语残酷隐喻:“三个萝卜吊着三百头驴”。
第一,管理层岗位永远是稀缺资源。
不得不承认,银行业已经告别了高速发展的黄金时代,当前最重要的目标,变成了平稳增长,或者减缓颓势。
在保守经营的策略主导下,管理层的岗位只会变得越来越稀缺,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现象将频繁出现,竞聘的战场会异常激烈。
高管们手握为数不多的职位,不可能一股脑就都放出去,可银行员工也不是傻子,看不到希望便会选择躺平。
于是,人才库制度应运而生,给全体员工释放一些可能的信号,试图通过入库的方式敞开提拔的大门,减缓职业生涯发展的焦虑。
可恰恰是这种制度,把优秀的员工收罗起来,反而是对晋升机会绝对渺茫的默认。
第二,银行给中年员工建立自信。
35岁,对所有行业的员工来说,都是一个职业发展的转折点。
有的人在35岁之前跃居高位,成为同事口中的青年才俊,有的人35岁还是普通员工,外部机会急剧收窄。
近年来,随着银行业发展进入瓶颈,新鲜血液的补充力度放缓,离职人数屡创新高,存量的中年员工压力陡增。
可糟糕的是,工作量越来越大,每天加班到深夜,到手的工资还越来越低,强烈的反差让很多员工对未来失去了信心,甚至开始消极怠工。
建立后备人才库,就是在给这些人传递一个清晰的信号,35岁不是门槛,大家都还在赛道里,只要继续努力,管理岗位迟早会轮到自己。
自信和希望,在职场里是维持秩序和激情最好的麻醉剂。
第三,高管们更在乎的只是业绩。
对银行高管们而言,后备人才库制度是“一箭三雕”的妙招,完美地解决了当前银行业的阶层矛盾。
首先是充分盘点了手上有哪些还能调动的兵,通过笔试、面试等多重手段,了解员工的心理活动,分析他们对未来的职业渴望,以便制定更高效的激励政策。
其次是零成本提高工作效率,银行不需要承诺实际岗位,也没有增加额外的薪酬预算,只要给表现优秀的员工一个“后备”的身份,就能使其在接下来的工作中加倍努力。
最后是建立了相对合理的人才梯度,后续在用人的过程中,有了规则依据和理论支撑,将内部竞争框定在可控范围内。
当然,话又说回来了,银行推出的后备人才库制度,并没有保证每一个后备都能获得该有的职位。
“三个萝卜吊着三百头驴”,目的不是为了用三个萝卜喂饱这些驴,而是那悬吊的姿态,足以让员工们在期望中不停迈步。
看透管理手段的真相,不是建议大家消极躺平,而是不要只把希望寄托在人才库里配资股票配资平台一流,忘记了人生不应该设限,职业发展的主动权要握在自己手上。
满盈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